“我家孩子聰明伶俐,就是總摔跤...”
“上課像凳子上有釘子,專注力差到離譜”
“明明不笨,學東西總比同學慢半拍”
孩子總摔跤、怕生、坐不住...
真的是天生調皮嗎?
這些看似普通“小毛病”,
可能是感統失調的早期信號!
75%的發育行為問題與感統失調相關,但82%的家長誤認為只是性格問題!實際上,這些不是普通頑皮,而是感統失調的求救信號!
世界兒童發展研究中心數據顯示:每3個學齡前兒童就有1個存在感統失調,小學階段比例更高達45%!
感統失調的隱形傷害 1.學習困難:閱讀跳行漏字,數字6、9不分 2.社交障礙:動作笨拙被嘲笑,逐漸封閉自我 3.情緒失控:頻繁發脾氣,抗挫能力極差 4. 終身影響:成年后工作協調性差,人際關系緊張 0~12歲:感統矯正的黃金期 觸覺敏感期(0-3歲):與人接觸情緒控制差,不愿接觸不同質地的物品 前庭覺關鍵期(3-6歲):注意力分散、平衡感差、害怕搖晃、不聽指令、活躍到完全控制不了 本體覺強化期(6-12歲):平時活動常磕碰、老師反映常與同學起沖突。 一般來說,0~12歲是孩子感統失調最佳干預時間,超過12歲就不會有多大效果了。所以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感統失調了,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到專業的醫療機構或兒童發展中心進行全面評估,并制定針對性的感統訓練方案,越早干預改變越明顯! 感統訓練的好處 1.提高學習效率 兒童經過一段時間的行為集中感統訓練后,動作變協調,情緒變穩定,注意力改善,對于學習困難的兒童,同時參加感統訓練后學習成績會顯著提高。 2.?強化觸覺感知? 接觸不同材質物品降低觸覺防御性,提升本體覺精度,例如利用盲盒觸摸游戲激活身體地圖感知。 3.提高運動協調能力 對兒童運動平衡能力差及動作不協調效果顯著,對那些運動協調能力差的兒童,訓練后能得到顯著改善。 4.提升社交能力 訓練中有大量與他人互動合作機會,積累相處經驗,鍛煉溝通交往及處理問題能力,培養合作精神與社會技巧,更好融入社會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