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出生后,除了手忙腳亂和擔驚受怕,作為一名父母,其實會學到很多。
比如「感統失調」,許多寶爸寶媽都聽說過,或者還特意去醫院問過。 但上了很多課,聽了很多說法,大部分家長們還是很難理解,感統失調的孩子每天都在面對著什么。 今天,請各位寶爸寶媽和我一起想象,在你在小學時候的場景—— 唯一的不同就是,你現在是一名感統失調比較嚴重的孩子。 而接下來,是你即將度過的一天。 1 又是很普通的一天早晨。 媽媽一邊做早餐,一邊一趟又一趟地喊你起床。 但你還是磨磨蹭蹭才起來,無精打采的樣子。 因為本體覺失調,你衣服扣子總扣不好,鞋子還老是穿反了,你特別希望媽媽幫你穿。 到吃早餐了,因為觸覺失調,你比較挑食,嘴上抱怨不好吃,還總把食物吃得到處都是。 出門的時候,因為前庭覺失調,你不太喜歡坐公交車。因為一聞到汽油味,你就會覺得不舒服,容易暈車。 最后,還是媽媽把你送到學校門口。 2 到了學校門口,你正往教室走。 這時,有人在你身后叫你的名字。你雖然聽到了,但是因為你聽知覺失調,分不清這個聲音是來自你的左邊還是右邊,也無法分辨是誰在叫你。 所以,你以為聽錯了,繼續往前走。直到有人拍你肩膀,你才發現原來剛才是班里的同學在叫你。 往教室去的途中,因為觸覺失調,你還是不習慣與人交往,也不喜歡同學把手搭在你肩膀上,但因為膽怯,你又不太敢說。 這時,上課鈴響了,旁邊的同學拉起你往教室跑。但因為前庭覺失調,你摔倒了,撞到了別的同學,幸好沒受傷。 在上樓梯的時候,你的速度明顯落后了前面的同學一大截。 好不容易跑到教室,因為本體覺失調,你的手又不小心碰飛了同班同學的文具盒,場面非常尷尬。 3 上課的時候,因為感統失調,你注意力很難集中,經常忍不住做一些小動作。 終于,在上數學課的時候,你被老師嚴厲地批評了一頓,后面半節課你都是站著聽的。 可即使這樣,你依舊很難集中注意力,走廊的腳步聲、外面飛過的小鳥、身邊同學的小動作,甚至是老師的新茶杯,都能成為你走神的對象。 等到下一堂課,好不容易坐下來,別的同學都可以保持標準坐姿,你卻因為本體覺失調,在上課時無法端坐,經常東倒西歪,雙手托腮,一直坐不住。 因為聽知覺失調,你對老師講的內容也聽不太明白,更記不太住,老師說的一段話太長,你也常常聽不完整。 因為視知覺失調,在對著黑板做抄寫時,你的速度比較慢,也容易抄錯、漏抄。 4 終于熬到體育課了,你卻不太想上。 因為感統失調的緣故,你一直在體育課上出糗。比如跑個步,你容易絆倒自己。聽到口號,你經常分不清左右,這些問題真的令人頭痛。 即使是走平衡木這么簡單的項目,雖然你很努力了,但是平衡感差的你,還是會第一個掉下來。 另外,你很不喜歡做課間操。因為本體覺失調,你跳操的姿勢非常不協調。在歡快的廣播體操音樂中,你一片手忙腳亂,身體像鋼板一樣僵硬,這一點都不好玩。 同樣,你對音樂課也嗤之以鼻。因為感統失調,你的節奏韻律感很不好,唱歌的時候經常跑調,一些拍子也掌握不了,熱火朝天的音樂課對你來說實在是負累。 5 放學了,你回到家。 剛想打開電視,就被媽媽發現,只好開始寫作業。 盡管老師布置的作業不多,但因為白天沒注意聽講,老師說過的題你壓根記不住,磨磨蹭蹭做了很久。 這時,鄰居家小明花了半小時就把作業做完了,到你家找你玩,而是你作業才做了一小半。 最后,伴隨著媽媽的吼叫聲,你的作業在晚上11點才寫完。 一聲長嘆,你明天早上又起不來了。 一天又一天,歷史又重演。 從這一天發生的故事可以看出,面對感統失調,孩子其實才是真正的「受害者」,一直處于「被欺負」的狀態。 感統失調并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消失,而是需要在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期給予必要的干預與矯正。 在孩子的能力基本完全定型的12歲之前,要盡可能多給孩子做一些針對性地感統訓練,對于孩子以后的專注力、學習能力、運動能力等有極大的促進作用。